庆祝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400题库及答案
庆祝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400题库及答案
1、20世纪初期中、外哪两大政治事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20世纪初期,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因此,这两大政治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答: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首先,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的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阶段。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其次,五四运动既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也是反封建主义的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的运动。
再次,五四运动中涌现出了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热心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作了大量的工作,成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力量。
4、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共产主义小组有几个?
答:有8个。
5、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由谁在何时何地建立?
答: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由陈独秀等人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
6、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的指示,各地开展了纪念活动。但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无法查证“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中央便确定1921年7月的月首即7月1日为党的生日。于是1921年7月1日,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日。
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答: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纲,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等内容;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8、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有多少人,分别是谁?
答: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
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迅速改变着“一般散沙”、无组织无领导状态。这是打败强敌的重要关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航船有了舵手,黑夜茫茫有了指路明灯。正如毛泽东所讲: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受尽了凌辱、压迫和剥削的、进行了不屈不挠斗争的中国人民,掌握了克敌制胜的武器,真正走上了彻底解放的光辉道路。
10、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答:形成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这次高潮的起点。在这次罢工胜利的推动下,1922年下半年,罢工高潮在全国兴起,其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影响最大。1923年2月开始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最高峰。
11、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
答: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2、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内容和重要成果是什么?
答: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了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中心内容是讨论中国革命的纲领问题,大会的重要成果是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制定了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党章。
13、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是和最低纲领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4、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是什么?
答:它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坚决性、彻底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表现了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许多工人把工会的决议、命令视为法律,表现了坚强团结的伟大力量。其教训是:工人阶级要得到解放,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对付反革命武装;工人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15、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被镇压,是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的标志。
1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答:是在1923年6月12——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
17、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答:党的“三大”的最突出贡献是,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决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8、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以什么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答: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即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19、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有重大成就的。它正确制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2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半平民所共有,不许为少数人私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21、黄埔军校是何时创办的?
答:是1924年5月创办的。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时,积极酝酿创建一所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的基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正式决议创办陆军军官学校。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市郊黄埔岛上正式开学,简称黄埔军校。
22、五卅运动发生于什么时候,其直接导火索是什么?
答: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全国革命很快走向了高潮。1925年5月30日,为抗议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上海工人和学生在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租借的英国巡捕悍然开枪镇压,打死13人,重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这一流血事件成了五卅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当晚,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和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6月1日,全市实现“三罢”。上海的斗争迅速扩展到广州、南京、北京、武汉等各地,全国约有1700多万人直接参加了这一反帝爱国运动。
23、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是哪次?
答;是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的广州和香港工人的省港大罢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的五卅反帝运动,1925年6月19日,香港10万多工人举行声援罢工。21日,广州沙面租界的中国工人也举行罢工。
24、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25年1月11—22日,在上海召开了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讨论的中心是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问题。大会提出了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是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将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同时提出了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大会通过了关于民族革命运动、职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组织问题、宣传工作等议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和大会宣言等。
25、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是哪年发表的?
答;1926年3月。
26、《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光辉文献。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解决了无产阶级的同盟军的问题。
第二,解决了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策略思想。
第三,明确了革命对象。
27、《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阐释的思想观点,明确了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策略思想,划清了敌我友的界限,既反对了党内只看见资产阶级和国民党而看不见农民的右倾投降主义,也反对了只看见工人而看不见农民的“左”倾观点,为我们党制定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28、北伐战争是何时发动的?
答:1926年7月正式发动。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北伐提到了历史日程。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先行北伐援湘。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誓师,正式出师北伐。到1927年4月,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的主要力量,使国民革命达到了高潮的顶点。
29 、为配合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进行了几次武装起义?
答:3次。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两次武装起义,但都因准备不足,以及客观条件不成熟而失败。3月21日,在总结前两次武装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由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共产党人领导上海工人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
30、北伐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在哪里?
答:湖南。
3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答:北伐军出师,前后不过10个月,就歼灭了数倍于己的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阀部队,从广州一直打到武汉、上海、南京,占领了半个中国。北伐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支持。
第二、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北伐军中的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
第三、有较为巩固的后方根据地。
32、国民革命是何时失败的?
答: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局部失败。同年,汪精卫集团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3、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阴谋活动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阴谋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以假革命面目骗取孙中山的信任。第二,以“左”倾词句掩饰右派活动。第三,制造打击共产党人的“中山舰事件”。第四,炮制排挤共产党人的《整理党务案》。第五,以北伐之名打击工农运动。第六,极力勾结帝国主义。第七,把国民政府变成他反革命的工具。第八,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34、国民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国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对长期统治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进行了沉重打击,把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真正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它大大地唤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觉悟和勇气,锻炼了革命队伍;它大大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使党发展成为了全国性的大党,为党以后阶段的革命提供了相当好的基础。
35、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已造成严重恶果。许多同志十分迫切地要求党中央迅速纠正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解决党内认识上的分歧。因此,党中央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36、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第二、放弃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
第三、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第四、主张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37、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是哪年发表的,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1927年3月发表的。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重大意义是:全面总结了湖南农民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有力回击了反革命派对农民运动的污蔑和进攻,给农民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武器,鼓舞和推动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是一篇不朽的伟大著作。
38、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为两步走?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革命运动,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中国革命之所以必须分为两步走,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导革命运动的,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不可能一步走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及官僚资本主义,是这个社会的主要统治者,这三大敌人与中国人民的矛盾,是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求得彻底解放,就必须首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人民的革命政权,变被统治阶级为统治阶级;然后,才有可能使革命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3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所谓新民主义革命是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对应而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所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原因在于:第一,这一民主革命发生于新的世界形势之下即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第二,这一民主革命由新的阶级,即在革命中最坚决、最彻底的无产阶级来领导的。第三,这一民主革命是由一支新的革命队伍进行的,即以最广大的农民和其他革命阶级、阶层作为同盟军。第四,这一民主革命有着新的前途,即社会主义。因为这一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仍然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
40、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其原因是:
第一、反动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第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是使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这时的党还是幼年的党。党组织有较大发展,但没有巩固;党员人数不少,但缺乏马列主义教育,有不少投机分子混入党内,但没有来得及造成中坚骨干。
- 上一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测试试题及答案 [2020-04-13]
- 下一篇:庆祝建党90周年党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20-04-13]